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維生素B7之生理功能與攝取

維生素B7(Vitamin B7,或維它命B7),即生物素(biotin),又稱維生素H,或輔脢R(coenzyme R),或稱抗卵白傷害因子(anti-egg white injury factor),化學式為C10H16O3N2S9,其結構簡單圖示如下

                                        O

                                       

                                        C

                                   ¤             \ 

                              HN            NH

                                ½               ½

                                C  ¾¾¾ C     CH2-CH2-CH2-CH2-COOH

                                ½                ½  ¤

                          H 2C                C

                                  \               ¤   \

                                         S            H

生物素,為雙環結構之化合物(compound),一個環(ring)含有月尿基(ureido group,即-N-CO-N-),另一個環為含硫四氫(tetrahydrothiophene)且接有一戊酸的側鏈。生物素,具有8種立體異構物(stereoisomers),但只有一種具有生物活性,即右旋生物素(D-biotin)

在雞蛋的蛋白(egg white)中,約有40種不同的蛋白質,其中含量最高的的蛋白質為卵白蛋白(ovalbumin),約佔總蛋白質之50-60%左右,為球狀醣蛋白質,含量第二高的為卵運鐵蛋白(ovotransferrin)約佔總蛋白質之10%左右,含量第三高的為卵黏蛋白(ovomucin),約佔總蛋白質之5%左右,對人體而言,以上三種蛋白質都是存於蛋白(egg white)的濳在的過敏原。還有一種含量高的蛋白質,叫做卵白素(avidin),僅佔雞蛋蛋白中總蛋白質之0.5%左右,但會與生物素(biotin)反應結合,使生物素失去生物活性。一個分子的卵白素可與四個分子的生物素反應結合,(參考文獻 NM Green, Biochem J, 89, p. 599,1963),使四個分子的生物素失去生物活性;但經烹飪過的雞蛋,蛋白中的卵白素便會因受熱而失去反應活性,無法與生物素反應結合,便無法破壞生物素的生物活性;因此長期吃生雞蛋,很容易造成維生素B7缺乏的問題,而吃煮熟的雞蛋則較為安全,不會造成維生素B7缺乏的問題。

西元1901年,E Wildiers在培養酵母菌時,需要供給一些微量的重要物質,他稱之為Bios,酵母菌才能正常生長(參考文獻 E Wildiers, La Cellule, 18, p. 313-332, 1901),後來的研究,證實Bios,事實上為混合物,成分包括有維生素B1(thiamine)、維生素B3(nicotinic acid)、維生素B5(pantothenic acid)、生物素(biotin)、維生素B6(pyridoxine)、對胺基安息香酸(para-aminobenzoic acid)等物質。 西元1916年,Bateman發現長期生食大量雞蛋蛋白,不論狗、老鼠、兔子及人類,對蛋白質都有消化吸收不良的現象,都會產生腹瀉的症狀,然若改食煮過的蛋白,腹瀉症狀立即可被消除而恢復健康。(參考文獻 W G Bateman, J Biol Chem, 26(1), p. 263-291, 1916) 西元1927年,Boas發現長期以生蛋白(raw egg white)餵食老鼠,老鼠會有皮膚病、掉毛、精神不安的症狀,Boas提出有一種很像維生素B的物質「保護性因子X(protective factor X)可治癒前述症狀。(參考文獻 M A Boas, Biochem J, 21, p. 712-725, 1927) 西元1931年,Paul György也發現生蛋白含有有毒性物質,而有一種物質(Boas所提出的保護性因子X),他取名為維生素H(vitamin H),維生素H可中和生蛋白中的毒性物質。(參考文獻 P György, Z ärztl Fortbild, 28, p. 377, 1931) 西元1933年,F E Allison等人發現根瘤菌(rhizobia)進行「呼吸」(respiration)作用所需的輔助酵素(coenzyme),取名為輔助酵素R(coenzyme R)(參考文獻 F E Allison et al, Science, 78, p. 217-218, 1933F E Allison et al, J Bact, 27, p. 561-581, 1934) 西元1935年,Kögl等人從250公斤的乾蛋黃(dried egg yolk)中成功萃取出1.1毫克的成長因子(growth factor)的結晶物質,並取名為生物素(biotin)(參考文獻 F Kögl et al, Z Physiol Chem, 242, p. 43-73, 1936) 西元1940年,P György等人證實維生素H、輔助酵素R、及生物素事實上為同一物質。(參考文獻 P György et al, Science, 92(2400), p. 609, 1940)西元 1942年,Melville等人鑑定出生物素的化學結構。(參考文獻 D B Melville et al, J Biol Chem, 146, p. 487-492, 1942) 西元1942年,Sydenstricker等人利用讓人生食生蛋白的實驗,使人造成生物素的缺乏,產生症狀,再注射生物素,使人恢復健康,證實生物素對人體的重要性。(參考文獻 V P Sydenstricker et al, JAMA, 118(14), p. 1199-1200, 1942) 自此完成了維生素B7(生物素)的發現工作。

維生素B7之生理功能

維生素B7的功能,主要為伴演五種羧化脢(carboxylase)的輔助酵素(cofactor),有一種與脂肪酸合成有關,即阿爾發乙醯基輔脢羧化脢(a-acetyl-CoA carboxylase),另四種則與能量、胺基酸代謝有關,即貝它乙醯基輔脢羧化脢(b-acetyl-CoA carboxylase)、甲基丁烯醯基輔脢羧化脢(methylcrotonoyl-CoA carboxylase)、丙醯基輔脢羧化脢(propionyl-CoA carboxylase)、及丙酮酸羧化脢(pyruvate carboxylase)

羧化脢主要用於催化羧化反應(carboxylation),即將二氧化碳固著於輔脢(CoA)上,或者說即為在輔脢上加上羧基的作用,例如生物素(biotin)參與阿爾發乙醯基輔脢羧化脢的羧化反應,用於形成丙二醯基輔脢(malonyl-CoA)而丙二醯基輔脢為合成人體所需的脂肪酸的起始原料,甚為重要進行羧化反應時,首先biotin會先與羧化脢共價結合,藉著ATP的水解(有關ATP之特性,請參考本部落格貼文「人體能量來源:葡萄糖與ATP-ADP能量循環以及CoQ10簡介(三之二)),再接合二氧化碳(CO2溶於水成為碳酸氫根,HCO3-),而完成羧化反應,其羧化反應圖簡示如下

      biotin + (羧化脢) + HCO3- + ATP  à  biotin-(羧化脢)-CO2 + ADP + Pi

      biotin-(羧化脢)-CO2 + acetyl-CoA  à  malonyl-CoA  +  biotin-(羧化脢)

總反應可再簡寫如下

      HCO3- + ATP + acetyl-CoA  à  ADP + Pi + malonyl-CoA

為凸顯羧化反應之情況,因羧化反應所產生的化學結構變化簡示如下

                        O                      ATPðADP                                 O

      ║                          + CO2                                     

      H3C¾ C¾SCoA       ¾¾¾¾¾>      -OOC¾CH2¾C¾SCoA

                  乙醯基輔脢                                                   丙二醯基輔脢

其它羧化脢的生化功能,有興趣的讀者則請自行參考相關資料。

維生素B7之消化、吸收、及排泄

維生素B7在食物中,有自由態(或稱游離態)的生物素(free biotin),及蛋白質結合態的生物素(in protein-bound forms),其中結合態生物素在食物中佔的比例較大。自由態的生物素,主要由小腸直接吸收,然亦可為大腸所吸收;然結合態的生物素,須由腸內的生物素脢(biotinidase)及蛋白脢(protease)切割出自由態生物素,或者仍帶有小段的胺基酸的生物素,再由小腸或大腸吸收,然仍有小部分的結合態生物素亦可為腸部所吸收。(參考文獻 H M Said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04(1), p. 75-80, 1993)

在大腸腔,有些細菌能製造生物素並釋出至大腸中,並由大腸所吸收;有些學者認為大腸中由細菌產生的生物素就足以提供人類每日所需,但有些學者則不認同,因此觀點仍具爭議性,無一致結論。

至於吸收後的生物素如何送至肝臟處或全身各處,則研究文獻至今仍無一定見解;可能由生物素脢輔助攜帶,或由血液中的蛋白質幫忙攜帶,或以自由態生物素的方式隨血液送至全身各處。

生物素,可以自由態生物素隨尿液排泄出去,或代謝成無活性之代謝物而排泄出去,如bisnorbiotinbiotin sulfoxide、及少量的bisnorbiotin methylketonebiotin sulfone(參考文獻 D M Mock et al, J Nutr, 127, 365-369, 1997)

維生素B7之缺乏

維生素B7,每日所需的攝取量非常微量,加上大腸腔的某些益菌亦能製造提供維生素B7,對正常飲食的人,要造成維生素B7缺乏極為困難,因此維生素B7缺乏的人非常罕見。

為醫療實驗的目的,可讓人長期食用生的雞蛋蛋白,或長期極度偏食者,即會造成維生素B7缺乏的人,觀察其症狀,包含有圓禿型禿頭(alopecia totalis)、皮膚紅斑(erythematous)、剝脫性皮膚炎(exfoliative dermatosis)(參考文獻 V P Sydenstricker et al, JAMA, 118(14), p. 1199-1200, 1942L Sweetman et al, Pediatrics, 68(4), 553-558, 1981)

人體也可能因遺傳所致缺乏生物素脢(biotinidase deficiency,簡稱BTD),而致無法消化食物中結合態的生物素,遂產生維生素B7缺乏的症狀,此症狀通常在嬰兒時期就會顯現,其症狀包含有痙攣(seizures)、掉髮(loss of hair)、學習問題(learning problem)、成長問題(development problem)、喪失聽力(hearing loss)、及皮膚疹(skin rashes);然只要持續食用自由態生物素(free biotin)通常即可緩解維生素B7缺乏的症狀。

於此一提的是,人體若是因遺傳之故,導致生物素脢缺乏,或其它任一種羧化脢缺乏,由此所產生的病症,皆被稱為多發性羧化脢缺乏症(multiple carboxylase deficiency,簡稱MCD),因此多發性羧化脢缺乏症之治療方法並不單純。

維生素B7之基本特性

維生素B7為無色或白色晶體,熔點為攝氏232度,微溶於水及酒精,其鹽類則易溶於水,在中性沸水亦頗穩定,對光的照射亦略顯安定,但在強酸及鹼性溶液中則易受破壞。

維生素B7在各種烹飪過程,其防止流失的注意事項,實約略與維生素B1雷同,因此請讀者自行參考本部落格的貼文「維生素B1之生理功能與攝取」,即可得到相關資料。

維生素B7之過量問題

由於維生素B7為水溶性維生素,多餘的維生素B7可隨尿液排出,因此目前在研究文獻中,仍無研究者報告攝取過量維生素B7會引起副作用或毒性的問題。舉例來說,從已知維生素B7副作用的研究中,即使一星期3次靜脈注射維生素B7150毫克,連續兩個月,發現亦無副作用的報告。(參考文獻 D Koutsikos et al, Renal Failure, 18, p. 131-137, 1996)而在另一研究中,即使每日服用或靜脈注射10毫克維生素B7,連續6個月,也亦無副作用的報告。(參考文獻 J-P Bonjour, Int J Vitam Res, 47, p. 107-118, 1977)因此在研究文獻中仍難找到因過量攝取維生素B7的副作用或毒性問題

目前並無足夠的研究資料,可以訂定攝取上限(upper limit,或UL)的值,亦即到底攝取多少才算過量,目前尚無定論。不過根據美國可靠營養品協會的資料所整理的資料,一般健康者還是以每日不攝取超過30-300微克(micron gram,或mg)為佳。(網址為http://www.crnusa.org/index.html,點選About Supplements,再點選Vitamins and Minerals,再點選Vitamin and Mineral Recommendations,最後再點選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DIs, RDAs and RDIs, 1968 to Present for Vitamins)

維生素B7與藥物或其它物質之交互作用

以下列舉數項與維生素B7產生交互作用(interactions)之例子,提供參考

(1)酒精:酒精會降低維生素B7之吸收能力。(參考文獻 S B Subramanya et al,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300(3), G494-G501, 2011)

(2)痙攣藥劑:長期服用抗痙攣藥劑如phenobarbitonephenytoincarbamazepineprimidone等,已為人所熟知會降低血中維生素B7的濃度。(參考文獻 K H Krause et al, Int J Vitamin and Nutr Res, 52, p. 375-385, 1982H M Said et al, Am J Clin Nutr, 49, p. 127-131, 1989)

(3)類固醇荷爾蒙:類固醇荷爾蒙(steroid hormones)dexamethasonedehydroepiandrosterone,會加速維生素B7排泄,而易導致維生素B7缺乏。(參考文獻 K S Wang et al, J Nutr, 127, p. 2212-2216, 1997)

行政院衛生署建議之每日維生素B7攝取量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之每日維生素B7攝取量(mmg/d) http://www.fda.gov.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85

年齡別

微克

0 ~ 6個月

5

7個月 ~ 1

6.5

1 ~ 3

9

4 ~ 6

12

7 ~ 9

16

10 ~ 12

20

13 ~ 15

25

16 ~ 18

27

19 ~

30

                    哺乳期,則應再增加攝取5微克

維生素B7之食物來源

維生素B7廣泛存在於各類食物中,然跟其它維生素B比起來,含量相對的非常低,就算含量豐富的肝臟,100也約只有100微克而已。由於食物中,維生素B7含量甚低,量測不易且誤差變異太大,因此一般營養表都不會列入維生素B7的含量。維生素B7含量比較高的食物,主要為肝臟、腎、蛋黃、肌肉等,維生素B7含量還不錯的有糙米、魚、核果類、奶製品等。由於人體每日所需相當微量,只要不過度偏食,要造成維生素B7缺乏極為不易。

概略總結(SUMMARY)

人體每日所需的維生素B7實極微量,加上大腸中的某些益菌亦能製造維生素B7提供人體所需,因此一個人只要正常飲食、避免長期食用生蛋白、及不酗酒,要造成維生素B7缺乏幾乎極為罕見。

1 則留言:

  1. Soccer News, Rumors, Results, News & Odds | Sporting 100
    Soccer Odds, Basketball News, Free 토토 사이트 코드 Soccer 포커 고수 Picks, Soccer 1xbet korean Betting Tips, Soccer Free 188bet Picks, Soccer Best 사이트 추천 Bets, Soccer Odds, Soccer Free Picks, Soccer

    回覆刪除